English

平视权威

2000-03-22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唐金海 我有话说

文艺创作讲究视角,视角正,文思顺,视角不当,行文不畅。比如当下文坛有一些为权威学者和作家写的传记、印象记或随笔,其视角常常是斜视、仰视甚至俯视,或截取枝节,议论政治风云;或编缀情爱,煽情市场;或言过其实,大树特树;或狂妄无知,信口贬秽。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近月新出版的吴中杰先生的《海上学人漫记》,记叙或评述的多半是驰誉文坛、卓有成就的著名学者的生平片断,每篇少则两千字左右,多则三、四千字,却多数写得别具一格,读来谐趣盎然,而又意理深醇。

所为者何?盖因作者面对权威学者时,不是斜视、仰视或俯视,而是平视。在作者笔下,他们既是权威学者,也是普通的人,既为熟识的师友,亦为记叙的对象,因而作者不为任何框框所囿,不受任何指令左右,以自己独立的思考、独立的感受写作,无拘无傍,率性而为。

说是率性而为的“漫记”,其实作者是酝酿在胸,精心选择的。因所记多半是熟人,或是作者的老师,或是朋友,故信手写来,皆能于叙事见个性。写曾经与新月派有过诗缘关系的三教授余上沅、方令孺和孙大雨,在简叙他们各有专攻、命运相异的同时,三教授的个性也就跃然纸上:余“胆子小,不敢抗争”;孙“骨头很硬”、“不肯低头”,是个“倔强的老人”;而方上课或作报告时容易“激动”,“处处洋溢着诗意”。同是语言学家,吴文祺是“踏准了革命节拍走路”,张世禄在历次运动中是“很自觉地夹起尾巴做人”。全书记叙了三十余位学者和作家,不是琐事的罗列,大体都能见事又见人的个性。作者在短文中还精选出独特的细节,在平实的叙述中烘托出这些权威学者和作家的人格境界,从而使人物和文章越发生辉。上峰逼迫王元化,如几天内承认“胡风是反革命集团”就放他出狱。王元化虽身心受到严重折磨,依然坚持了一位理论家应有的艺术良知。

趣味中有力度。平视权威的写作,是视所记叙者为自己研究和对话的对象,因而没有为贤者忌讳和向贤者献媚的心态,所以落笔轻松自如,涉笔亦可成趣。读《海上学人漫记》,就兴味盎然。如写到叶圣陶和郑振铎分别装作赵景深的父亲和哥哥,去吓唬一位爱恋已有妻室的赵景深的姑娘“不要耽误赵先生的前程”,写刘大杰青年时代与郁达夫“一个晚上连喝数家酒馆”,写一口苏州口音、声音轻微、不善讲课的郭绍虞的口头语等,读者不禁感到趣味横生,而且对作者笔下的众多权威学者和作家感到分外亲切。更令人赞赏的是,作者在叙事的趣味中又能折射出针砭时弊的力度,从平视笔底的权威学人,到平视近百年起伏跌宕的社会和时代,在这方面尤见作者笔力的犀利老辣。作者在《两种传统》中,以蔡元培就任“北大”校长时的演说及其后来广纳众贤的趣闻,叩问百年“北大”:对“官气”和“学气”两种截然相反的传统,今日“北大”何以为继?作者善于在生动有趣的叙述中叩问历史和时代,这种笔力来自于眼力和胆识。

平实中寓学理。与平视记叙权威的心态相应,全书语词和语气的基调也是朴素无华的。行文中间或发一、二声感慨,却基本上不露声色,不动情绪,对历史、时代、人生的思考全部融入平实的、自然的记叙中,别具一种阅读的魅力。作者记叙的是权威学者或著名作家,在写作心态上,仿佛是在介绍一位熟识的老友和新知,又仿佛是在休闲中与读者谈生平见闻。心态平实,心境平和,而在这种心态心境中,丰富的知识从笔端汩汩流出,平实的语句叙述了厚实的内容。读者不仅能增进知识,还能触摸到权威学者的音容笑貌,不仅如此,作者又能将笔下人物在深长的人生和治学中的片断、概要的叙述,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,即对学理和世理的感悟。学者的治学道路、作家的创作道路,都是与各自人生道路一致的,其中有一些也是历史和时代大潮的组成部分,因此成功的学人漫记理应显现治学和人生的诸多学理和世理。写蒋孔阳历经打击、压制而终成一大家的治学道路时,作者记叙了50年代我国文艺理论界以“前苏联模式”为权威理论的怪现象,从而揭示“权威是由权力和盲目崇拜造成的”学理和世理;谈到为人和治学,作者又通过记叙钱谷融先生的教学和作文生涯,揭示了“不执著”,为人作文却“一以贯之”,“无意标举,而所达境界甚高”的深刻学理。

八、九十年代,一些作家创作之余,也“做做学问”,初见成绩者有流沙河、王蒙、刘心武、李国文等;而一些学者,治学之余也“搞搞创作”,除老一辈权威学者如季羡林、贾植芳、钱谷融、唐振常等早已驰誉文坛外,中老年学者中治学之余也写写散文、随笔已颇见影响的较多,如林非、章培恒、潘旭澜、谢冕、陈丹晨、余秋雨、葛剑雄等。其实,这正是新文学史上五四前辈经典作家的一个宝贵传统。鲁迅、胡适、郭沫若、茅盾等等,他们往往有多种才能,创作、治学、翻译、授课、编辑等;也有多付笔墨,一人可兼写多种文体。吴中杰先生的“漫记”一出手就不同凡响,其精神上也是与这种五四新文学传统一脉相承的,也是与他多年来在鲁迅研究、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思潮领域深邃的治学功力密不可分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